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药专业 > 中草药汇编 > 中药大典 > 果实类 > 北五味子
编号:61294
尿崩症Diabetesinsipidus
http://www.100md.com 中国中医药网
     中医病名

    上消,下消。

    定义及释义

    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(ADH)分泌不足(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),或肾脏对ADH反应缺陷(又称肾性尿崩症)而引起的症候群,其特点是多尿、烦渴、低比重尿和低渗尿。

    病 因

    中医病因

    中医认为五志过极,肝气不舒,郁而化火;或湿热内侵,热炽于内,热伤胃阴、肾阴而致消渴。

    西医病因

    1.原发性 病因不明,约占1/2~1/3。此型患者的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内神经元数量减少;胞浆中Nissil颗粒耗尽,推测合成ADH酶缺陷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2. 继发性 肿瘤、创伤手术、浸润性疾病、脑部感染性疾病都可引发尿崩症。常见的肿瘤有颅咽管瘤、垂体瘤、松果腺瘤;浸润性疾病有组织细胞增生症、结节病、肉芽肿病、白血病或转移性肿瘤等;感染有结核、梅毒等。

    3.遗传性 家族性尿崩症仅占1%,可能是单纯ADH缺陷,也可能因渗透压感受器缺陷所致,幼年起病可伴有糖尿病、视神经萎缩、先天性耳聋,又称DIDMOAD综合征。

    流行病学

   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但以青年人为多,男女之比约为2:1.

    发病机理

    由于ADH是由下丘脑神经核分泌,故凡下丘脑正中隆突以上部位损伤易致永久性尿崩

    症;神经垂体受损常只引起暂时性尿崩症。当下丘脑神经核损伤85%以上或下丘脑垂体神经通路破坏超过80%时,临床上出现永久性尿崩症症状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病机探微

    中医认为本症患者素体阴虚,如再有饮食不节,情志失调,劳欲过度,致使燥热盛,阴津耗竭,易致本病发生。如热伤胃阴,津液干枯,则烦渴多饮;热伤肾阴,则津液外流,致使多溲。

    病理生理学

    原发性尿崩症患者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内神经元数量减少;胞浆中Nissil颗粒耗尽;垂体后叶缩小并有合成ADH酶的缺陷。

    诊 断

    中医诊断

    辨 证:

    (1)气阴两虚型:证见烦渴多饮,多尿,体瘦乏力,心慌气短,恶心呕吐;舌红苔黄,脉细数。热伤胃阴,则烦渴多饮、恶心呕吐;热伤肾阴,津液外流,致使多尿。气阴两虚可见体瘦乏力,心慌气短。舌红苔黄、脉细数亦为气阴两虚之象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(2)肺胃阴虚型:证见烦渴多饮,多尿,口干舌燥,喜冷饮;舌红苔黄,脉滑数。阴虚生内热,热伤阴液,故烦渴多饮,口干舌燥,喜冷饮。燥热伤肺,治节失职,水不化津而直趋下行,故尿多。舌红苔黄,脉滑数是内热之象。

    (3)阴阳俱虚型:证见烦渴多饮,尿频量多,五心烦热,腰膝酸软,畏寒乏力,遗精阳萎,月经紊乱;舌红苔黄,脉细弱。肾失固藏,约束无权,则尿频量多;肾阴亏虚,虚火伤津,则烦渴多饮;命门火衰,宗筋弛缓,故畏寒乏力,男子遗精阳萎,女子月经不调。肾主骨,腰为肾之府,肾虚故见腰膝酸软。舌红苔黄,脉细弱为肾阴、肾阳虚之象。

    西医诊断

    诊断标准:

    下丘脑垂体性尿崩症的诊断标准:

    1.定性 主要根据禁水和加压素试验的结果,具体操作及判断标准见前述“五、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”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2.定位 确诊本病后,须查明原因,可通过颅正侧位片,查看蝶鞍及鞍上部位病变,必要时作CT或气脑造影,部分患者需作眼底和视野测定,以明确有无占位或浸润性病变。

    说明:本病重点应与精神性烦渴症鉴别。长期的多饮、多尿可影响肾小管浓缩功能,不易与部分性尿崩症鉴别。禁水时间不足有时可能影响结论,造成假阳性。故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,禁水时间应尽可能长,如12小时或更久,在注射ADH前,确保内源性ADH已充分动员。

    诊 断:典型尿崩症诊断不难,凡有烦渴、多尿、多饮及低比重尿而肾功能正常者应考虑尿崩症可能。

    症 状:夜尿显著,尿量较固定,常在4L/日以上,少有超过18L/日者。尿比重小于1.016,部分严重脱水者可达1. 010。尿渗透压多数<200mOsm/kg。由于失水,口渴常严重,入水量与出水量大致相等)。患者喜冷饮,如饮水不受限,仅影响睡眠,并有体力减退。智力、体格发育接近正常。烦渴、多尿在劳累、感染、月经期和妊娠期可加重。遗传性尿崩症幼年即起病,因口渴中枢发育不全可引起脱水热及高钠血症。肿瘤及颅脑外伤手术累及口渴中枢时除定位症状(头痛、视力改变、视野缺损、嗜睡、肥胖)外,也可出现高钠血症(谵妄、痉挛、呕吐等)。一旦尿崩症合并垂体前叶功能不全时,尿崩症症状反而会缓解;皮质醇替代治疗后,尿崩症加重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实验室诊断:如系继发性尿崩症尚需测定视力,视野,蝶鞍摄片及CT、MRI检查等。

    (一)尿量

    典型尿崩症尿量多在4000ml~18000ml,比重低于1.006;不典型尿崩症或部分性尿崩症患者的尿量适当减少,比重可达1.010至1.012。

    (二)血尿渗透压

    血浆渗透压正常或稍高,正常值为295mOsm/kg左右,尿渗透压正常值一般在600~ 800mOsm/kg,而尿崩症患者可低于300mOsm/kg以下,甚至仅为60~70mOsm/kg。

    (三)血浆加压素测定

    用RIA法,正常人基值为1.0~5.0ng/ml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(四)高渗盐水试验

    方法:试验前应禁水3~8小时,以后30分钟内喝水20ml/kg,每15分钟留尿记量。待尿量>5ml/分,开始滴注2.5%氯化钠(每分钟为2. 5ml/kg,共45分钟)。每15分钟测尿量、尿比重、尿渗,然后静脉注入0.1U水剂加压素,继续收集尿液1~2次测定。

    (五)水剥夺加加压素试验

    方法:视病情轻重禁水6~16小时,一般8小时,试验前测基础体重、血压、血浆渗透压(简称血渗)、尿渗透压(简称尿渗)和尿比重。以后测每小时的尿量、尿比重和尿渗。待连续2次尿量变化不大,尿渗变化<30mOsm/kg时,显示内源性ADH分泌已达最大值(平顶值),测定此时血渗,并皮下注射水剂加压素5U,再留取尿液测定1~2次尿量、尿渗。

    鉴别诊断

, 百拇医药     (一)精神性烦渴

    以女性多见,常有神经官能症主诉。长期强迫水化也会改变肾小管对ADH的反应性,可用高渗盐水试验等加以鉴别。

    (二)糖尿病

    除烦渴、多尿外有多食、尿糖阳性,尿渗透压往往>300mOsm/kg,有血糖、糖耐量的异常。

    (三)肾性尿崩症

    先天性肾性尿崩症多为男性,其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不敏感。后天获得性肾性尿崩症可由于电解质紊乱(如失钾性肾病的低血钾症,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高血钙症)。某些药物(锂盐、去甲金霉素等)及肾脏病(肾盂肾炎、肾淀粉样变、肾髓质囊泡变、多发性骨髓瘤)等引起。根据病史、肾功能、血电解质测定上述有关垂体后叶功能的检测有助于鉴别。

    预 后
, 百拇医药
    由轻度损伤及感染引起的尿崩症可完全恢复。肿瘤等病因不能根治者较不易完全治愈。原发性尿崩症一般属永久性,须坚持服药治疗。

    治 疗

    中医治疗

    治法与方药:

    辨证分型治疗: 中医认为本病属消渴中的上消和下消,以肺胃两脏虚证为主,总的治疗原则是滋肾养阴,益气生津,可选用知柏地黄丸,生脉饮、缩泉丸等中成药配合西药应用,也可根据辨证分型选方用药。

    (1)气阴两虚型:

    治宜益气养阴,清热生津,从生脉散、竹叶石膏汤化裁,酌加固摄肾气之品:党参、麦冬、五味子、竹叶、生石膏、黄杞、山药、益智仁、肉苁蓉、白芍、生地、知母、萸肉等。

, http://www.100md.com     (2)肺胃阴虚型:

    治宜清肺养胃,止渴生津,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:生石膏、知母、甘草、党参、天花粉、生地、藕汁、鲜石斛、乌梅、黄连、天冬、麦冬等。

    (3)阴阳俱虚型:

    对偏肾阴虚者用六味地黄汤加减:生地、山药、山萸肉、丹皮、茯苓、麦冬、五味子、玄参、花粉、桑螵蛸、甘草。对偏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减:熟地、山药、山萸肉、茯苓、肉苁蓉、肉桂、附子、枸杞子、黄杞、五味子、人参、甘草。

    中药:

    加味龙骨牡蛎汤:生龙牡、枸杞子、黄柏、北沙参、菟丝子、砂仁、炒杜仲、甘草。

    西医治疗

    原发性垂体性尿崩症采用替代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,替代治疗用于完全性垂体性尿崩症,加压素制剂有下列各种剂型: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1.水剂加压素 皮下注射,每次5~10U,作用时间仅4~6小时,适用于诊断和暂时尿崩症的治疗。

    2.长效尿崩停 为油剂注射液,每Ml含5U,从0.1ml起,逐步增至0.5~0.7ml/次。深部肌肉注射1次可维持3~5天,切勿过量以引起水中毒。

    3.粉剂尿崩停 每次鼻吸入20~50mg,4~6小时1次。长期应用可引起慢性鼻炎而影响吸收。

    4.人工合成DDAVP (1-脱氨-8-右旋精氨酶血管加压素)抗利尿作用较强,作用时间长,无升压副作用。可由鼻粘膜吸入,每日2次,每次10~20μg。可用于妊娠尿崩症。

    5.新抗利尿素纸片 每片含ADH10μg,可日间或睡前舌下含化,有一定疗效。

    口服药适用于部分性尿崩症,可供选择的有:
, 百拇医药
    (1)双氢克尿塞:每次25mg,每日3次。作为盐利尿剂可造成轻度失盐。可能一方面血容量减少刺激ADH分泌与释放,另一方面增加近曲小管对水分的再吸收,但确切机理尚不明。对肾性尿崩症也有效。服药时宜低盐饮食,忌咖啡、可可类饮料。

    (2)氯磺丙脲:体外试验可增加血管加压素的外周作用。可能增加远曲小管cAMP的形成,也可能增加ADH的释放,但对肾性尿崩症无效。用量为0.125~0.25g,每日1~2次,服医药后24小时起作用,尿量减少。副作用为低血糖、白细胞减少或肝功能损害,与双氢克尿塞合用可减少低血糖反应。

    (3)安妥明:药理作用可能是增加ADH释放。与DDAVP合用可对抗耐药。用量0.2~0.5g/次,每日3次。长期应用有肝损害,肌炎及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内分泌科 > 下丘脑-垂体疾病 > 颅咽管瘤